*心理*应从家长做起
课程导航
*心理*应从家长做起报名
*心理*应从家长做起新闻
*心理*应从家长做起环境
热门课程:
400-882-6311
  • 学校新闻

*心理*应从家长做起

  美国机能主义心理学派创始人威廉·詹姆士说过:“播下一个行动,收获一种习惯;播下一种习惯,收获一种性格;播下一种性格,收获一种命运。”*的心理与性格,其实大都是在父母潜移默化的行为中被塑造起来的。有“长不大”的父母,就不会有“长得大”的*,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**科刘金同教授建议广大家长,应该从自身做起,以榜样力量塑造*性格,以实际行动完善*心理。
 
  心理问题重视而不恐慌
 
  英国作家罗德亚德·吉普林曾在一篇著名的写给自己12岁儿子的诗中写道:如果你在成功之中能不忘形于色,在灾难之后勇于咀嚼苦果……你就是真正的男子汉,我的儿子。但现实中很多家长却唯恐给*“苦果”,每天源源不断供给*的都是“甜果”。
 
  “自私、被过度保护与溺爱,是当前普遍存在的问题。”刘金同教授说,“但是这种通病是否已经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,是否需要接受治疗或者严厉惩罚,是需要经过严格判断或者诊疗之后才能下定论。父母应该对*的心理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,但绝不应恐慌。”
 
  刘金同教授表示:“很多父母喜欢采用非此即彼的极端方式来教育*,过分溺爱是一种,过于严苛、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是另一种。两种方式都对*身心健康不利。”
 
  奖惩方式适当而不教条
 
  *的成长离不开奖励与惩罚。有的*可能*父母的指正批评能够自我改善,但有的*确实屡教不改,这时候该不该惩罚呢?又应该怎样把握惩罚的度呢?
 
  “奖励与惩罚都是必要手段,但是在具体使用中,应该合理正确运用。”刘金同教授告诉记者,“比如有的*年纪很小,不懂得道理,这时候采用一些惩罚措施,利用行为矫正手段,是可以起到良好效果的;适当的,而不伤害人身与人格的体罚,也是可以被运用的。”对于如今很多家长过度敏感、干涉教师体罚*的行为,刘金同教授也建议家长们应该正确冷静看待:如果体罚在适度范围内,是对*有帮助的;如果超出适度范围,伤害到*身体或者人格了,应当予以及时制止。
 
  很多家长谈起对*的奖励也是多有顾虑,既想鼓励*行为,又怕*养成“无利不起早”的习惯。对此,刘金同教授认为不同类型*应该区别对待:对于一贯有良好习惯的*,所做的诸如打扫家务、完成作业等份内事的行为,不必予以奖励,但是对于那些原本没有养成这样良好习惯的*,应该给予奖励,等*慢慢做得好了,奖励也逐渐减少,*终达到让*自觉行事的习惯就可以了。
 
  习惯养成践行而不说教
 
  “任何年龄阶段的*,都有其独特的心理需求。”刘金同教授告诉记者,“*如果有了‘病’,病根大多数都在家长身上。”
 
  在家庭中建立起良好的秩序,让*明白长幼有序,是形成*良好性格的关键。这方面父母是否起到了好的榜样作用,至关重要。
 
  人类的精神世界是千变万化的,不像血压等数值,有标准可供我们参考,所以把握*心理走势,*重要的就是家长能否以身作则。
 
  “比如,对于那些要求不断提高,甚至超出合理范围的*来说,家长们首先应该思考,是谁长期以来,一直在放纵着*的欲望。”刘金同教授说。
 
  *后,在寒假到来之际,刘金同教授也建议家长让*多参加团体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活动,培养*融入集体、与他人分享的习惯。*心理究竟能否健康成长,家长是*关键的“引路人”。如何做好这个“引路人”,是家长需要不断学习的课题。